摘錄 2012.04.20【商業周刊、生活特刊】樂活人生,從好好喝水開始
人體七成是水,但多數人從未認真思考過:我們每天喝進身體的水,品質如何?
根據阿育吠陀健康觀點,調理好水分攝取,不但幫助養分吸收,更能提振新陳代謝,是極為關鍵且易實踐的日常保健方法。
喝好水,好好喝水
根據《佛陀養生——阿育吠陀療法》,生命的基礎能量化成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元素,「水」將所有一切融合在一起,與味覺有關。乾燥的舌頭是嚐不出味道來的,當我們生病、風寒時胃口變差,就是水波不順暢的原因。
歐洲中世紀的人相信,人體中流動的體液會影響體型、精神狀態和行為,最明顯突出的體液就決定一個人的個性。這也是為什麼陳意琦看到母親「一肚子壞水」時如此震撼——原本流動的生命之水,卻成了最大的痛苦來源。
尋找傳說中的好茶
依照吠陀經典和《金光明最勝王經》記載,訶梨勒茶是傳說中具有淨化排毒功能的茶飲。陳意琦等人在印度、尼泊爾、不丹等地尋訪一年多,終於在海拔1200公尺的喜馬拉雅山麓找到。
喜馬拉雅山的草本智慧
不丹當地藏醫院的藥師分享:不丹人在栽種任何植物之前,一定向農地祝禱祈福,以歌唱咒音感謝大地賜予;採收、食用蔬果也要祈禱唱頌,感念這些生命幫助了人類,而不抱持理所當然的態度。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度,向世人如此展現良善美麗的底蘊。
祝禱並非佛國專利,基督徒的餐前禱告、天主教的謝聖禮儀式都代表著人們感恩天地神祇賜予的恩澤。日本醫學博士江本勝在《生命的答案,水知道》一書中,用一百二十二張水結晶圖證明,感恩與憎恨的言語或音樂竟然可以改變水的結晶體,為感恩的力量寫下有力的註腳。
低頭奉茶的心意
「現代人最大的壓力源是工作競爭,但這不妨礙我們在辦公室花五、十分鐘靜下來喝杯水。」不管多忙多緊湊,都可以片刻沉靜,提醒觀照自己,在剎那間和茶水好好相處。
陳意琦說,現代人隨處可見「低頭族」,其實我們在飲用茶水時,也該加入另一種「低頭族」——放低高昂的頭,為自己奉上一杯茶。低下頭來感謝食物奉獻生命,感謝準備飲食而辛勞的人,也許是現代人早已忘懷的養生之道。
「奉茶」之舉心意真誠,這樣的流動由內而外,就是最好的喜悅之食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