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錄 2012.04.20【商業周刊、生活特刊】樂活人生,從好好喝水開始
當生命遇見瑜伽
十多年前,陳意琦是明星高中的公民老師,以「不要讓分數搞壞你的腦袋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。她出自學運世代,對社會充滿改革熱忱,深受學生愛戴。
「那時候,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厲害,有一種天之驕子的姿態。」陳意琦回憶。
從天堂跌落的震撼
然而,命運在此時給了她重擊。父親因急性心肌炎猝逝,兩天之內天人永隔。母親傷心過度無法恢復,兩年後確診癌末。
諷刺的是,父母都是標準養生族——父親常年慢跑,母親熱中健康食品,甚至試過台灣流傳的「早起吞二十九顆黑豆」保健法,全家跟著「嘗百草」。
但到了末期,母親反覆腹水難消,無法代謝,吃再多有機食品、藥物都無法吸收。陳意琦慨嘆:「全變成一肚子壞水,原來人的身體也會走到窮山惡水的地步。」
至親瞬間生死,頓失依怙,加上遺傳病因可能重現的陰影,讓她開始思考:養生之道,究竟是什麼?
體位之外的瑜伽智慧
為了尋找答案,陳意琦接觸了薄伽梵瑜伽,學習阿育吠陀體系的生命哲學。她學習烹茶、煮水,認真尋找純淨的好水、活水。從幾十萬元的普洱到高山茶,甚至遠赴喜馬拉雅山邊尋訪訶梨勒茶。
母親接受瑜伽調理和茶飲後,在代謝和疼痛方面有了很大緩和。陳意琦發現,瑜伽不僅是體位練習,更是身心合一的生活方式。
她的創業夥伴孫雅萍,原本教授體位瑜伽超過十年,卻觀察到許多學員雖獲得好處,時間長了卻出現骨傷症狀。「受限於團體教學環境,學員之間相互比較競爭,反而拚命勉強扭曲肢體。」孫雅萍說。
於是,瑜伽前後的「茶水禪」成了化解緊繃的引子。不必急迫趕進度,好好喝杯茶也是一種瑜伽。即使不學瑜伽,在運動前後沉靜地飲用茶水,也能促進新陳代謝,避免過度壓迫自己。
日常生活中的行走禪
談起喝好茶、好水,身心靜慮的保健之道,唐朝趙州禪師即以著名的 「喫茶去」口頭「禪」,啟發學習者,成就禪宗一代宗師的令譽。趙州喫茶禪經過日本學問僧的傳導,成就了確立日本文化風格的經典「茶道」。禪密其實是中國老祖宗極富特色的身心平衡養生良方,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進行。
陳意琦建議,上班族在上下班時多走路,暫時放鬆不停的思考活動。進了辦公室或家門,花五到十分鐘靜下來喝杯水,觀察水進入口中、流進體內的感受。這樣簡單的操作,對身心就有很大幫助。
真正的瑜伽,就在每個當下的覺察與感恩中
母親過世前說:「我一生奉獻在家庭裡,你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。」這句話讓陳意琦決定辭去十七年教職,專職推廣瑜伽茶水養生。
「人生短暫,我想把母親留給我的生命時光,回饋給更多人,這也是還報母恩的方式。」如今她已在台灣、加拿大、洛杉磯、香港等地培訓超過三百名瑜伽師。

